天天百科

重塑医学教育: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2024-02-24 分类:综合

TIPS:本文共有 21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教育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强调将医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关注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同理心和职业道德。开展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教育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在课程设置上,应融入人文科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内容,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评价体系上,应该全面考量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其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打下基础。通过开展这样的教育,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构建健康社会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全民健康背景下,医学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文教育怎样有效开展。医学院校“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文教育怎样推进?针对这一问题,记者专访了山西医科大学健康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段志光。

记者:医学是一门人学,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非常重要,当前这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段志光:首先,医学专业的全人教育教学薄弱。当前,较多学校进行的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教育,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教育还比较薄弱。作为准专业工作者的医学生,应当在全民健康素养提高过程中更好地承担责任。

其次,医学生的专业与人文融合教育教学薄弱。医患关系的现状是患者对医生依赖而不信任,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现行医学教育分别进行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忽视了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的一体两面,缺乏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高度融合。

再其次,医学生敬畏生命、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服务群众健康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教育滞后。当前,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教学普遍缺乏生命教育,更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

最后,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实效性明显不足。以来,教育部和卫生部陆续印发了一些专业标准,均对人文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模糊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

记者:围绕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有很多课题,这方面您的团队有哪些研究和探索?

段志光:,我们从大学生和高校教师的健康开始探索人文关怀,后来逐渐扩展到老年人、社区和全社会,正式拉开了健康人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序幕。开始形成包括研究基础、理论教育、实践教育、考核评价4个模块和生命教育、健康教育、核心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考核评价6个载体的医学院校健康人文教育模式,并开始在医学相关专业进行全程性、体系化试点。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国民健康素养水平,这个水平的高度与国民自身、政策制定者及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健康理念有关,这就涉及人文教育理念的更新。

记者:怎样理解以立德树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教育?

段志光:在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过程中,人文教育概念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国外学者提出的健康人文概念过于狭隘,因此,我们提出广义的健康人文概念,也叫“大健康人文”,即对人的健康境域和生命过程优化中的影响因素给予个体或群体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的健康促进和凸显人性的关怀。这里的“大”,强调从全人、全社会和全球角度出发看待健康问题。

广义的健康人文概念需要贯穿落实在“全人、全面、全程、全时、全方位”的“五全”教育理念中,我们特别强调其中的“全人”和“全程”。“全人”一是要把医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二是培养的人才要服务于所有人而非患某一种疾病的人。“全程”即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贯穿全程的健康人文教育。

记者:人文教育普遍存在与专业课程脱节的现象,学校在两者的融合方面有哪些做法?

段志光:将健康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师健康人文理念、素养、水平和对融合方法及技巧的把握。因此,学校采取递进式培训、多环节引导和多形式评价等措施,提升专业教师将健康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一是分阶段多批次开展专业教师专题培训活动;二是把控教学各环节,引导教师专业教育中健康人文的有效融合;三是引导和鼓励教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组织开展与专业密切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专题活动,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四是合理采用考核评价杠杆,确保教师专业教学与健康人文教育的融合。

记者:医学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国民健康教育,在改变当前的医学教育现状方面,学校有哪些举措和研究成果?

段志光:,我校随机选择1021名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理念与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等,涉及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和基本医疗5类健康教育。连续4年的追踪调查显示,实施组医学毕业生的健康素养水平达96.5%,对照组医学毕业生为45%,证明健康人文教育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早期养成和后期提升,为此,学校决定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展大健康人文教育。

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服务于国民健康素养的实践活动,先后有9个团队或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志愿服务类表彰或荣誉称号;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及“健康人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外健康服务活动;太原电视台开设的专栏《舌尖上的安全》已播出600集,社会反响良好,我校教师是节目常驻嘉宾;建立的全国首家“健康人文研究中心”,成为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教育报》04月24日第4版

如果觉得《重塑医学教育: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24 08:01千年女妖[台湾省网友]103.192.135.114
    有了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教育,相信将会带来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期待效果能够尽快显现。
    顶4踩0
  2. 2024-02-24 07:53李丁丁[湖南省网友]203.26.76.252
    希望这样的医学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出更有医德医风的医生,对患者更加关怀和细心。
    顶8踩0
  3. 2024-02-24 07:44£兲使の淚φ[上海市网友]202.47.82.73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医学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医疗技术,医学人文教育同样重要。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