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天启皇帝吃了一个月的灵露饮(竟是常见的“米汤”)

2023-06-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天启皇帝驾崩前,吃了一个月的“灵露饮”。“灵露饮”听起来玄乎,经过后人研究,这种“神药”竟是这种常见的东西。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天启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明熹宗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可惜朱常洛在位仅29天,就因为“红丸案”暴毙了,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只能被群臣拥立即位。

虽然朱由校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但他的行为举止却让人无语。毕竟朱由校的父亲品行不好,所以朱常洛不受祖父万历帝的宠爱,朱由校也就不受重视,不仅文化的基础不扎实,而且体弱多病,还经常被人欺辱。久而久之,朱由校的性格就变得更加木讷,明神宗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他为皇太孙。朱由校16岁登基后后,外忧内患,他却只喜欢摆弄木制品,得了个诨号——木匠皇帝。在天启七年,朱由校生病了,天启皇帝得病的原因很简单——落水了。

在天启五年五月十八日,朱由校和张皇后一起,率领宦官、宫女到西苑游玩。张皇后玩了一会就告辞回宫了,朱由校却玩性大起,他继续在西苑游玩。此时碧波荡漾,风景如画,朱由校更加怡然自得,他直接带着两名小宦官,驾着一叶扁舟,到深水处荡漾。忽然,水面上起了一阵狂风,小船一下子就翻了过去,天启皇帝和两名宦官也一头栽入水中,岸上候着的宦官、宫女们吓得面无人色,魏忠贤等人也一头扎到水里,向朱由校游去。在紧要关头上,离朱由校最近的两名宦官将他救了起来。朱由校因为落水受惊得了风寒,很快就一病不起了。

魏忠贤虽然是宦官,但他牢牢掌控着朱由校和内外朝政,日子越过越威风。面对着重病的朱由校,魏忠贤却比谁都要着急,毕竟,他如今的一切都是依赖朱由校得来的,如果朱由校死去,他的末日也就来了。眼看着朱由校病症越来越严重,太医都医治不好他,魏忠贤不由得“玩”起了迷信的事儿。他觉得,也许偏方可以治大病。所以为了祈求朱由校痊愈,他让人把库中贮存的“金寿字大红纱”取出,做成衣服,凡是到朱由校面前伺候的人,全部都要穿红衣。还要每日高喊:“圣驾万安矣!”这些方法都试过了,朱由校却还是没有痊愈。

魏忠贤病急乱投医,又有人给他提供了一个偏方——制作灵露饮。也就是把一只一尺口径的银锅安在灶上,然后在锅内放水,紧接着,再放一个桶状木甑,木甑的高度在一尺上下,口径恰好卡满银锅外沿。然后,再在甑底放置一个篦子,篦中央放一个长颈大口的空银瓶。这一切器具装置好后,再命人依次向锅内放入淘净的粳米或糯米、老米、小米。这放米也是有诀窍的,一定要每放进一种米,就等一会儿,直到火候上来,把米蒸透,然后再添一层。

需要注意的是,旁边的瓶口上方不用锅盖,而是盖一只尖底银锅,底尖下垂正好对准银瓶的瓶口,其实听起来复杂,其实运行起来很简单,只要在灶中使用好炭生火,锅中蒸汽上升后,遇到冷锅底之后就会凝结滴落到银瓶内。等最上面的尖底银锅里的水变热,就再换冷水,换几次之后,瓶内收集到的“仙露”就满了。这时,把它们取出,趁温热的时候给皇帝服用。当时的人认为,用这种方法收集出来的,就是米谷的“精华”,锅内剩下的,就是没有滋味的“糟粕”。

魏忠贤等这些灵露饮制造好后,天天盯着宫人伺候皇帝食用。一开始,大家还信心满满,天启皇帝也觉得新鲜,每天都喝上几口,可这种“神药”真的能救命吗?其实天启皇帝的病情并没有减弱,他一天天的虚弱下去,最后还是驾崩了。

虽然当时的人们觉得灵露饮是个稀罕物,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用的材料,都这么稀奇。其实这种所谓仙露,实际就是“蒸馏米汤”,它可能确实甜丝丝的有些味道,但除了能提供一些营养之外,不可能有治病的效果。蒸馏的米汤被当成神药?天启皇帝死得真冤枉。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如果觉得《天启皇帝吃了一个月的灵露饮(竟是常见的“米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