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青岛市李沧区: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培育发展“硬”实力)

2023-06-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丁之

时下,青岛市李沧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实现“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目标,需要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落地李沧。

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原则,李沧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步子正在不断加快,效果加速显现,一系列直指痛点堵点的改革行动,为李沧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在李沧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引,李沧区正以一系列创新工作、精准政策和贴心服务,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培育发展“硬”实力,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爱”上这里。

政府“辛苦指数”

换企业“幸福指数”

“兴华基金为什么选择落户青岛,而不是京沪深等一线城市?这与李沧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效务实服务,密不可分。”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磊说,作为山东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全国第18家“个人系”公募基金,从企业落户到业务发展壮大,他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兴华基金落户李沧区,是正确的选择。

这是近年来李沧将优化政务服务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牛鼻子”紧抓不放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缩影,如此评价披露了李沧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密钥”。敢于动政府部门“奶酪”,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再造政务流程、提高工作效能,频频“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李沧区驻厅行政许可事项100%实现“零跑腿”,在全省率先实现100%“零跑腿”,不见面审批“高速路”全面打通,连续两年“零跑腿”比例达到70%,2.7万人选择“零跑腿”办事方式,群众可以“不推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上线企业智能服务平台——小智帮办,为企业提供服务1万余件,全部实现“零投诉”,企业登记平均预审次数由过去约4.7次降至约1.3次;

全区梳理形成“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事项187项,2021年,全区各领域为企业群众提供3.7万余次“一事全办”服务……

在李沧,最大限度为市民“解绊”、为企业“松绑”的理念一直贯穿营商环境改革尤其是政务服务改革全过程。正如李沧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姜可新所言,群众和企业办什么事烦,就把什么列入改革范围,办什么事难,就把什么纳入解决范畴,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千方百计把事干成,千方百计让企业“爱”上这里。

“政府高效,对企业来说就是办事方便了,降低了间接成本。”张磊说,在他看来,衡量营商环境最直观的标准,就是“只要符合规定,办事不用求人”。这方面,兴华基金有体会,入驻李沧区的万余市场主体也有公论。

税负减轻了、通关便捷了、投资者权益更有保障了……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一项项改革,带来一个个看似微小的进步,却牵动着、温暖着万余市场主体的心,激发起他们创业创新的热情与活力。他们轻装前行、加速奔跑,汇聚起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合力。

营商环境好不好

企业最有发言权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市场主体办事效率大大提高的背后,表面看是减少群众办事次数,实质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在全国各地打响“人才争夺战”、在优化营商环境道路上奋力奔跑你追我赶的时候,李沧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必须靠实打实、硬碰硬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敢蹚改革“深水区”,敢啃改革“硬骨头”。

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组织变革,必然涉及利益的调整。如果审批涉及的各个部门,心中始终装着自己的“小九九”,抱着部门权力不放,那无论如何也跑不出领先全省的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李沧区千方百计把事办成,下决心再造流程,以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以李沧区在全省率先推行的现场勘验为例,按照以往规定,执法人员只需带回勘验材料,并不负责企业材料收取;但是,如果多用5分钟时间,执法部门现场指导企业完善好材料,并“顺手”带回,企业就不用再跑了——成功改革的背后,是工作人员理念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改革效果显而易见:市场监管所开展现场勘验收取材料试点,窗口满意度从大厅倒数第一跃升为首位。

市场主体是否有获得感,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为了保障企业群众发言权,李沧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打造了“小智好差评2.0”平台,群众可以随时对办理的业务进行评价,评分像“网购”一样方便。目前除李沧区行政审批大厅(包含驻厅部门)29个窗口布设“小智好差评2.0”系统外,李沧区11个街道便民服务大厅,人社、民政等专业分大厅也已布设完毕,以推动全区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

针对群众反馈的意见,李沧区建立起“差评发现—问题核实—问题整改—差评回访—改进提升”闭环工作机制,将“好差评”结果与窗口工作人员日常考核相结合,同时将群众评价结果和意见主动在审批大厅公示,对评价主体反映强烈、差评集中的问题“精准施策”。在启用“好差评”系统后,李沧区根据群众评价结果不断整改、提升服务水平,全区行政审批服务电话投诉大幅减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李沧区聚焦法治服务保障,不断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在提升立法和执法水平、优化执法方式的同时,启用惠企法律服务平台,制定李沧区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均等化。不断完善的法治体系,为改善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干得起劲、留得踏实

活得舒心

“人才驿站为公司在对接市场、资本、政策等资源方面提供了强大助力,促进了企业加速发展。在人才驿站成立后的这一年间,我们公司营业收入已突破数千万元。”今年10月,青岛国际院士港产业加速器人才驿站正式运行,标志着青岛市打造的首批人才驿站正式开始投入使用。该站首批服务的创业者山东龙腾天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良告诉笔者,院士港产业加速器通过人才驿站为其聚拢资源,让公司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全方位赋能。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全域工作,既包括区域的“颜值”,也包括区域的“素质”。李沧区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快提升城市生态宜居程度,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有温度有品质的城市。改革红利、营商环境的优化,转换为企业和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获得感,让人才引得进来、干得起劲、留得踏实、活得舒心。

生态宜居是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基础上,让人生活得更舒心、更省心、更放心。李沧区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标准,加快构筑主城区绿色生活圈,在中心城区建成百余个小游园,不断增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15分钟生态圈”全面形成。

住有宜居。李沧区大力推进人才住房筹建工作,聚焦年度建筹任务指标,积极拓宽房源筹集渠道,力争完成今年李沧区承担的4000套人才住房建筹任务,让人才安居李沧,为李沧发展注入活力,为不断优化李沧营商环境贡献生态力量。

为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李沧区积极助力农贸市场“颜值”“内涵”双提升。一方面,统筹开展农贸市场卫生大整治行动,各市场监管所每日对市场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公厕、水池等基础设施清洁消毒,及时清运垃圾,保持市场整体卫生整洁;另一方面,聚力开展农贸市场大提升行动,推动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李沧区将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解放、创造和保护先进的生产力,按照市场化原则保护市场主体权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维护公平有序竞争,更大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①李村河滋养着岛城大地

②俯瞰李村河,风景美如画

③越来越多的企业“爱”上李沧区

④李沧区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集聚人才创新创业

⑤青岛国际院士港产业加速器人才驿站运行

⑥群众到李沧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事

⑦万余企业汇聚起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合力

如果觉得《青岛市李沧区: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培育发展“硬”实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