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李广抗击匈奴身先士卒 勇猛过人箭法出群(为何一生未封侯)

2023-05-23 分类:养生资讯

卫青与霍去病是汉武帝国最闪耀的“战神”,他们征战沙场,抗击匈奴,为大汉天下的安宁付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在汉武帝国,除了这对耀眼的双子星之外,还有一个同样名满天下的“战神”级人物,他就是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与他们不同的是,李广的一生,给世人留下的,更多的是悲悯与叹息。闻名天下的《滕王阁序》中曾感慨“时运不济”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形容。李广的一生确实多舛,终生都在与匈奴抗争,也曾名满天下,也曾意气风发,却至死都没有得到一个对自己功勋肯定的机会一封侯拜相,实在令人腕叹息。

守卫边疆,抗击匈奴

景帝时期,李广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在七国之乱时以骁骑都尉的身份在周亚夫麾下作战,因为夺取了叛军的军旗而立功,并且自此声名远播。但可惜的是,李广当时没看清形势,不知道景帝与梁王刘武之间的纠葛,竟然接了梁王授予他的将军印。结果在班师回朝之后,景帝知道了这事,就没有再给李广论功行赏了,只把他调任去了上谷做太守。在上谷任职期间,匈奴屡屡进犯,李广数次率部与匈奴展开激战。

当时汉朝负责协调朝廷和各个属国关系的官员叫做典属国,那个时候任职典属国的是一个叫公孙昆邪的人,这个人非常欣赏李广,认为李广十分有才华,看到他屡屡和匈奴搏命,感到非常担忧,便去向景帝哭诉说:“这个李广才气无双啊,要是因为和匈奴屡屡激战不幸罹难,那实在是太可惜了!”在公孙昆邪的游说下,景帝于是下令,将李广调任到了上郡。之后,李广又相继在陵西、雁门、代地以及云中等地区担任过太守的职务。但不管李广在哪里任职,必然都会让匈奴占去什么便宜。

不稳定的战绩

包括在程不识在内的汉朝将军,在治军方面的风格和意见却是完全不同。他们大多都非常严谨,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纪律应用在军队里,每次出战,将士必定人不卸甲,马不解鞍,以保证随时能够应变突发状况。大多数将军带领的军队主要以步兵为主,行军缓慢,但却坚固如堡垒。在和匈奴作战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取得过辉煌的胜利,但同样的,也从来没有让匈奴人从手中得到过什么好处,可以说是战而不败的稳定型将领。

李广作风与汉朝很多将军不同,他所率领的军队根本不知纪律为何物,行军打仗向来不拘一格。李广凝聚人心的绝招是恩义而不是纪律,因此李广所率领的将土关系都比较融。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李广向来不会事先定出详尽的计划,部队的灵活性和机动性非常强。这风格使得李广打仗就好像做一个赌注,不是大胜就是大败,战绩虽然辉煌,但实在是不稳定。刘彻一朝对待匈奴的态度与此前数位先帝都是不一样的,刘彻主战。这就意味着,李广将在战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建立自己的丰功伟业。可他没想到的是,伴随着机会而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霉运。

寸功未力,与封侯无缘

元光二年,刘彻第一次决定对匈奴用兵,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谋”,结果消息败露,单于撤退,李广无功而返。元光六年,李广再上战场,与卫青、公孙数和公孙贺等人一起出兵攻打匈奴。结果,兵分四路之后,唯独只有李广率领的这支部队和匈奴主大军遭遇了,全军覆没,李广还险些身死沙场,最后凭借超强的能力,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元朔六年,李广再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这一次卫青的部队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当时,正是刘彻有意培养霍去病,打压卫青的时期,因此刘彻以未能俘虏匈奴单于为由,没有对卫青部队的将士进行任何嘉奖。

元狩三年,时任郎中令的李广再次率军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博望侯张塞则率领万余骑兵,兵分两路与李广军会合。然而,李广的部队很不幸地落入了匈奴左贤王的大军包围中,当时匈奴军有四万余人,而李广军不过四千余人,双方军队人数相差十倍之多。李广部下的士兵们都吓坏了,认为这次必死无疑,为了激励士气,李广让儿子李敢率领几十个骑兵,策马冲入敌军阵营,溜了一之后再返回。

顽抗许久之后,汉军死伤过半,箭矢也基本上快要耗尽了,眼看情势越发危急。李广突然下令,让众将拉满弓,但时不要放箭,然后李广自己身上马,拾起了自己的大黄弓,朝几个匈奴副将射出,一箭一个,精准地将这些人全部射死。匈奴人震撼非常,因畏惧李广而逐渐散开。李广得以解围。回朝之后,李广又一次与封赏无缘,功过相抵。

漠北战役迷路,悲愤自刎

让到元狩四年的时候,李广已经年过六旬了,漠北之战很可能将会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如果这次战役中再不能有所作为,李广将会永远失去封侯的机会,这对于他而言,将是永远的遗憾。可在这场战役中,刘彻并没有为他准备舞台,这是一场以去病为主角,卫青为配角的表演秀。

卫青拒绝李广做前部先锋,李广心里充满了怨气,没有向卫青交代一声,就负气带着军队出发与右将军赵食其会合。但这个时候,李广的坏运气又再次发挥功效了,由于没有向导,李广的军队竟在茫茫的大漠中迷失了方向,几番周折之后才找到抵达战场的路。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匈奴单于已经逃走,卫青的军队也获得了胜利。

打听军队迷路的详细情况,以便向朝廷进行汇报。这个时候李广却更怨恨卫青了,对他的询问不发一言,不肯作出任何解释。卫青也知道李广对自己有意见,只好让他自己向朝廷的官吏去说明情况,李广悲愤交加,慷慨昂地说道:“我与匈奴大大小小七十余战,今天原本有幸跟随大将军与匈奴单于交兵,但大将军却又临时改变我的行军路线,我又在行军之中不慎迷失了方向,这是天都不帮我啊!现在我已经年过六旬了,怎么能再面对这些刀笔吏的侮辱啊!”说完后,李广老泪纵横,突然引刀自刎,用自己的死向命运的不公作出了无声的抗议。

不得不说,“飞将军”李广确实是天纵奇,但此人才做物,没有章法,行军打仗也不讲究计划,常常涉险冒进,致使其战绩时常是大起大落,甚至失败比胜利的次数还要多。而漠北之战对于刘彻是意义非凡的,从登基的时候开始,他就一直等待着这一场与匈奴一死战的战役,因此,这场胜利,刘彻是志在必得。为了整个战局,刘彻不能容忍任何一点儿风险和失败的可能,这也就意味着这场战役并不属于李广。以往的表现,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实在是靠不住。李广就这样走完了中国历史上让无数人为之感慨唏嘘的生,勇猛过人,箭准如神,怎奈却填补眷顾,终究是“李广难封”。

如果觉得《李广抗击匈奴身先士卒 勇猛过人箭法出群(为何一生未封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